3月25日下午,東區(qū)遠洋學校五年級同學們參加“生命教育”互動游戲。本報記者 文波 攝
“我的個子太矮了,只能放棄自己的籃球夢想了。”學生說苦惱。
“打籃球會帶給你很多快樂,而且夢想是你自己的,這些都與個子無關!”老師回應。
3月25日下午,東區(qū)遠洋學校五年級200多名學生參加了由學校組織的“生命教育”游園活動,活動中老師與學生的一問一答是其中一個游戲環(huán)節(jié)。遠洋學校心理健康教師許李紅介紹,活動由學校的心理老師與駐校社工一同策劃,期望以寓教于樂的方式開展生命教育,通過家校社合作的方式,引導廣大學生珍惜生命、熱愛生活、成就人生。
●游戲中領會“生命教育”
“這是本周在校園內開展的第二次生命教育游園活動,分別對初一和五年級的學生開放,以游戲的方式檢驗他們平時在課堂中,學習到的生命教育內容。”遠洋學校駐校社工曹遠方對記者表示,活動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設置了不同的游戲內容,游園環(huán)節(jié)大致包括學會欣賞、情緒管理、追尋夢想、和諧相處,現(xiàn)場收集學生求助信息并進行答疑 。“初一的孩子,會讓他們寫下自己的夢想與心情,對小學階段的孩子,更多的是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。”參加游園活動的學生每人可以領到一個積分卡,每完成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可獲得一枚獎章,走完所有的游戲攤位后可憑卡收獲學習用品小禮物。“活動中我們也發(fā)揮了校園小義工的積極作用,每一個游戲環(huán)節(jié)都由學生義工主持,有了自主性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漲。”
文章開頭的師生對話,便出自于“正向思維看事情”的游戲攤位前,在這里孩子們會對一些設置好的問題發(fā)表出自己的觀點,比如說“如果我很黑,要不要自卑?”“別人都是雙眼皮,只有我一個人是單眼皮,是不是不好看?”“爸爸媽媽平時要求我做作業(yè),是不是故意讓我沒有時間玩?”一個個問題拋出來,都能被一個個化解: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,不能有統(tǒng)一標準。”“雖然我是單眼皮,但我也一樣好看。”“爸爸媽媽嚴格要求我,是對我的督促,我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。”
“這雖然是游戲,但是我們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,尤其是與家人、同學的相處方式。”何文婷同學高興地向記者說起她在游戲中的感受。
“其實關于生命教育的課程覆蓋了我們每一年級,平均每周會有兩節(jié)生命教育課,平時班會也會探討一些生命教育的相關話題。”五年級班主任黃瑞文老師告訴記者,從現(xiàn)場反饋來看,孩子們對平日里生命教育課程中的知識掌握得不錯,游園活動中通關熱情很高。
●為孩子筑起心理健康防線
“ 通過游園活動的游戲互動方式,可以盡早幫他們疏解學業(yè)壓力,培養(yǎng)出健康的心理狀態(tài),篩選出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。”許李紅表示。
“每學期我們都會開展不同主題的生命教育活動,內容涉及未成年人的行為規(guī)范、衛(wèi)生保健、心理健康、青春健康、人格尊嚴、生活指導、生命安全、校園欺凌等。”許李紅還介紹到,“實踐工作中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孩子們出現(xiàn)的困頓、迷茫、焦慮、抑郁等問題,源頭都在家庭。”因此學校也在積極開展家校合作的“共育”行動,幫助父母從“自動化反應”轉變到“自主地覺醒”,實現(xiàn)父母教育能力的突破和提升。“我們希望通過生命教育與這些有意義的活動,引導孩子們更加珍惜和家人、朋友相處的每一天,珍惜生命中的美好,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。”
據了解,東區(qū)8所中小學已建立起心理監(jiān)測干預機制,通過心理老師與駐校社工一起,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、學習能力、環(huán)境適應等多方面的實時監(jiān)測,以便對有不良心理傾向的學生及時介入干預,化解危機。